联系我们  |                  |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不锈钢水表

上海水沣提供全套不锈钢水表解决方案!
400-820-4057
Water Meter
上海水沣水表有限公司官网
CHINA SHIP ACCESSORIES GROUP .LTD
不锈钢水表制造商
查看产品
搜索热门关键词:
不锈钢法兰式水表 不锈钢立式水表 不锈钢旋翼式水表 不锈钢螺翼式水表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我们将为您提供较新的文章资讯,为您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让你快速了解行业信息。
从“表”观水:国产水表的进阶之路
中国水表发展起步晚,1879 年水表进入中国,20 世纪初行业形成,初期多为进口机械式水表。新中国成立后,水表工业发展,20 世纪末出现电子水表,21 世纪智能水表成新前沿。近年来,中国水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计到 2030 年将超 150 亿元。市场竞争激烈,头部企业有宁水集团、三川智慧、新天科技等,但行业集中度仍待提高,且面临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外来竞争者挑战。智能水表在远程读数、数据分析、物联网应用等技术上取得突破,传感器和通信技术也不断革新。不过,国产水表行业存在价格乱象、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未来,智能水表将成市场主流,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将推动其发展,水表技术也将朝智能化、精准化、环保化方向发展。
来源:http://www.shsfsb.com/new.html | 作者:不锈钢水表小编 | 发布时间: 2025-08-25 | 17 次浏览 | 分享到:
国产水表的前世今生
中国水表的发展起步较晚,1879 年,李鸿章在旅顺口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水厂,标志着水表开始进入中国。到了 1883 年,随着上海第二个水厂的建立,水表的使用逐渐普及开来 。
20 世纪初,中国水表行业开始形成。初期的水表多为机械式,工作原理是利用自来水流动产生的压力带动内部齿轮转动,从而计量用水量。不过,这一时期的水表多为进口,品种和规格繁杂,给后续的维修和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供水事业的蓬勃发展,水表工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55 年起,上海、北京等城市的自来水公司率先开始生产水表。到了 60 年代,国内确立了两家水表专业生产厂,统一设计和零部件的塑料化,极大地推动了水表工业的进步。
进入 20 世纪末,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电子水表。与传统机械水表相比,电子水表通过内置传感器捕捉水流信息,将物理信号巧妙地转换为电信号,再由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后显示或远程传输。这一变革不仅显著提升了读数的准确性和便利性,还为自动化抄表和远程监控提供了可能,极大地优化了水网管理效率。
21 世纪,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成熟,智能水表成为了水表技术的新前沿。智能水表集成了远程通信、数据分析、异常检测等多种先进功能,能够实时监测水流量、精准检测漏水、远程控制阀门,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至管理平台,实现全方位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对用户而言,不仅能即时了解用水情况,还能更好地参与到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来;对供水公司来说,则能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服务,有效预防故障,减少损失。

此外,为了适应更广泛的使用场景,超声波水表和电磁水表等非接触式测量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两种技术分别利用超声波和电磁场来感应水流,具有无磨损、高精度、适用于恶劣环境等优势,特别适合大流量、高压或水质复杂的计量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水表技术向高端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当下规模与市场格局
(一)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水表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从 2018 年到 2022 年,中国水表市场规模从约 45 亿元上升至 7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3.8%。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国家节水政策的持续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智能水务管理理念的普及。
国家节水政策的推行,为水表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节水法》《水资源管理法》等一系列法规的出台,明确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鼓励各行各业采用更加精准的计量设备,水表作为水资源计量的关键工具,市场需求随之上升。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供水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对供水管理的效率和精细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刺激了水表市场的发展。
智能水务管理理念的普及也是推动水表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推广,智能水表凭借其远程抄读、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等功能,能够帮助水务公司更好地管理供水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因此在城市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传统水表的更新换代 。
据相关机构预测,未来几年,中国水表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到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50 亿元以上。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市场对水资源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也预示着水表行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将迎来更多机遇。
(二)竞争格局
中国水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大多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目前,市场上的水表企业主要分为四类:专业生产水表企业、跨行业进入企业、面向单一市场为主的水表生产企业以及零部件配套企业。在众多企业中,一些头部企业凭借其技术、品牌和渠道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宁水集团作为水表行业的老字号龙头企业,专注主业 60 余年,拥有深厚的品牌底蕴和先发优势。公司产品涵盖全品类智能水表,在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和生产管控方面表现出色,其智能水表业务收入在行业内名列前茅。2024 年,宁水集团智能水表业务收入达到 8.33 亿元,市场份额占比约为 10.14%。
三川智慧同样在智能水表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以物联网水表、远传水表为主打产品,市场份额可观。2024 年,三川智慧智能水表产量占全国智能水表市场份额的 11.38%,销量占比也较为突出。公司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新天科技也是智能水表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业务涵盖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供热等多个领域。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表现积极,智能水表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除了上述企业外,山科智能专注于远传水表的制造,迈拓股份和汇中股份则在超声水表领域具有一定优势。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了中国智能水表市场的第一梯队,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虽然头部企业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整个智能水表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2021 年,国内智能水表行业 CR4 为 63%,较 2020 年降低了约 8 个百分点,市场结构为寡占 Ⅲ 型(50%≤CR4<75%),表明市场高度集中,但仍有较大的竞争空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水表企业既要完成水表智能化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又要面对行业内原有竞争者与行业外新进竞争者的挑战与挤压,竞争压力与生存环境日趋严峻。
水表行业的外来竞争者主要集中于电表、气表、热表等终端表计企业以及嵌入式系统、测控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平台等软硬件企业。这些企业凭借其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进入智能水表市场,竞争将围绕终端表计、数据传输与处理、水务解决方案等领域展开,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程度。
技术大揭秘
(一)智能水表技术突破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水表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水务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远程读数方面,智能水表借助无线通信技术,如 NB-IoT(窄带物联网)、LoRa(远距离无线电)等,实现了数据的实时传输。这意味着水务公司无需人工上门抄表,即可随时随地获取用户的用水数据,大大提高了抄表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远程读数还能避免因人工抄表可能出现的误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数据分析功能是智能水表的另一大亮点。通过对大量用水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智能水表能够深入了解用户的用水习惯和需求。例如,分析用户每天、每周、每月的用水高峰时段,为供水公司合理安排供水计划提供依据;通过对比不同用户的用水情况,发现异常用水行为,及时提醒用户检查是否存在漏水等问题,从而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此外,数据分析还能帮助供水公司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客户服务,根据用户的用水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建议,提升用户满意度。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智能水表成为了水务管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实现了与其他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智能水表可以与智能家居系统集成,用户通过手机 APP 即可实时查看家中的用水情况,远程控制水表阀门,实现智能化的用水管理。同时,智能水表还能与城市供水调度系统相连,为供水调度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实现供水系统的智能化调控,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为智能水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大数据技术,智能水表可以对海量的用水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用水趋势预测、故障预警等高级功能。例如,通过对历史用水数据和气象数据、节假日等因素的综合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用水需求,为供水公司提前做好水源调配和设备维护提供参考;通过对水表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水表可能出现的故障隐患,提前进行维修,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传感器与通信技术革新
传感器和通信技术是智能水表的核心技术,它们的革新对水表性能的提升和数据传输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传感器技术方面,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传统的水表传感器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水务管理对精准计量的要求。而新型的高精度传感器,如超声波传感器、电磁传感器等,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原理和制造工艺,能够更准确地测量水流量,误差可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同时,低功耗设计使得传感器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消耗的电量大幅降低,延长了水表的电池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成本。此外,一些传感器还具备自校准和自诊断功能,能够自动检测自身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出现的误差,确保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智能水表的数据传输带来了质的飞跃。早期的智能水表主要采用有线通信方式,如 RS - 485 总线等,这种方式虽然传输稳定,但布线复杂,安装和维护成本高,且受地理条件限制较大。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兴起,智能水表逐渐转向无线通信方式。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 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NB - IoT、LoRa 等。GPRS 技术成熟,覆盖范围广,能够实现远程数据传输,但功耗较高;NB - IoT 具有低功耗、广覆盖、大连接等优势,特别适合智能水表这类对功耗要求较高、数据传输量不大的应用场景;LoRa 则以其远距离传输和低功耗特性,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对通信距离有较高要求的场景中得到了应用。
未来,随着 5G、6G 等下一代通信技术的逐步商用,智能水表的数据传输将迎来更高的速率、更低的延迟和更稳定的连接。5G 技术的高速率特性能够实现大量用水数据的快速传输,满足实时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的需求;低延迟则使得远程控制水表阀门等操作更加及时响应,提高了水务管理的效率和灵活性;稳定的连接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了数据丢失和中断的情况。同时,5G 技术还将促进智能水表与其他智能设备和系统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水务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
挑战与应对
(一)现存困境
尽管国产水表行业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价格乱象是目前国产水表市场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由于市场监管不力,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质量标准,导致 “低质低价” 产品充斥市场,严重冲击了 “优质优价” 产品的生存空间。在一些地区,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降低产品质量,以低价竞争的方式抢夺市场份额。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真正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企业难以获得合理的回报,阻碍了行业的整体进步。
技术创新不足也是国产水表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虽然近年来在智能水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大口径水表和高端智能水表领域,从设计理念、制造工艺到产品性能,都有待进一步提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行业内部分企业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另一方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也限制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此外,在设计工艺水平、装备检测手段、流量传感与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关键原材料、模具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存在差距,这些都制约着水表产业的持续发展。
市场基础薄弱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水表行业中小企业众多,单兵作战现象普遍,低档产品和同质化产品泛滥,贴牌生产(包括出口贴牌)以及以价格优势占有市场的产品较多;而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较少,附加值高的产品和差异化产品稀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更是凤毛麟角。这种市场结构使得行业整体竞争力较弱,难以在国际市场上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抗衡。此外,国内用户对智能水表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相对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能水表的市场推广和应用。
(二)突破之策
面对这些挑战,国产水表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范市场价格是当务之急。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大对 “低质低价” 产品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通过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准入门槛,淘汰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和产品,为优质产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对价格的监管,防止企业恶意低价竞争,确保市场价格合理、公平。
加强技术创新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在智能水表的核心技术领域,如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在水表领域的应用,如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安全和交易信任方面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用水行为分析和预测方面的应用等,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行业内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拓展业务领域,除了传统的水表制造业务外,还可以向水务解决方案、数据分析服务等领域延伸,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
未来蓝图展望
(一)市场前景
展望未来,中国水表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智能水表有望成为市场的绝对主流,传统水表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被压缩。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智能水表的功能将更加完善,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拓展。
在政策层面,国家对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持续提高,相关政策法规将不断完善,为智能水表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十四五”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智能水表推广应用,到 2025 年,城镇新建建筑智能水表安装率达到 80% 以上。这一目标的提出,将极大地推动智能水表市场的发展,促进传统水表的更新换代。
从市场需求来看,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生产的发展,都将对水资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水表凭借其远程抄表、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等功能,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细化程度,满足市场对水资源管理的需求。特别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智能水表作为智慧水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对节水型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智能水表能够帮助用户实时了解用水情况,及时发现漏水等问题,从而实现节约用水,符合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二)技术走向
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未来水表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为水资源管理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可视化水质监测技术将成为未来水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在水表中集成先进的传感器和分析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水质的各项指标,如酸碱度、溶解氧、重金属含量等,并将监测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和水务管理部门。这将有助于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精准用水管理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未来的水表能够对用户的用水行为进行深入分析,预测用水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水建议和节水方案。同时,通过与智能家居系统的联动,实现对用水设备的智能控制,如自动调节水龙头的流量、控制洗衣机和洗碗机的用水量等,从而实现精准用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水资源循环利用及节约技术研发也将成为水表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稀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率成为当务之急。未来的水表将不仅能够计量用水量,还能够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相结合,实现对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有效监测和利用。通过研发新型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如智能节水喷头、节水型马桶等,并与水表进行联动,进一步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中国国产水表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行业内企业应抓住市场机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应对挑战,共同推动中国水表行业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为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上海水沣水表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亭朱公路1918号


电话:+86-021-51877589    


手机:13917612378  13817852078

全国服务热线:
400-820-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