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供水系统中,不锈钢水表计量准确性至关重要,需遵循严格检定规程,这对用户费用结算、企业运营和水资源调配有深远影响。我国不锈钢水表检定依据一系列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如 JJG 162 - 1985 等,同时秉持与国际接轨原则参考国际建议和标准。检定项目与技术要求包括外观检查,要检查参数与标识是否一致、指示装置和表玻璃有无缺陷等;密封性试验,不同类型水表有不同压力和时间要求;示值误差检定是核心环节,介绍了容积法检定的安装、流量点与用水量选择、操作与读数规范、检定次数确定等内容。特殊水表如远传水表和预付费类水表无专门规程,分别参照基表规程,远传水表需检定输出信号,预付费类水表需产品配套软件支持检测多项性能。严格执行检定规程是确保水表计量精准、维护供水系统公平高效运行的关键。
在现代供水系统中,不锈钢水表作为计量用水的核心设备,其计量准确性至关重要。为确保不锈钢水表始终能提供可靠的计量数据,遵循严格的检定规程必不可少。这不仅关乎用户用水费用的公平结算,更对供水企业的运营管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有着深远影响。

相关标准依据
我国的不锈钢水表检定主要依据一系列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其中,JJG 162 - 1985《水表及其试验装置》虽起草年份较早,在部分术语、符号和技术参数上与现行标准有差异,但在小口径旋翼式和容积式冷水水表的技术要求、检定方法及新产品全性能试验等方面,仍有全面且详细的规定,对各类水表产品的检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JJG 258—1988《水平螺翼式水表》、JJG 585—1989《高压水表》和 JJG 686—1990 《热水表》也分别针对特定类型水表的检定给出了明确规范。
在国际上,水表的国际建议和国际标准正不断优化调整,我国秉持与国际接轨原则,在水表技术文件方面,尽可能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建议和标准。例如,国际建议 R49 - 1:2000 (E)《用于测量可饮用水水表第 1 部分:计量与技术要求》对水表的准确度、计量流量范围等关键参数作出了新规定,我国新的水表国家检定规程在修订时,也充分参考了这一建议 。
检定项目与技术要求
外观检查:外观质量是不锈钢水表检定的基础环节。首先,要检查水表的公称流量、公称口径、总体尺寸等参数是否与标识一致。其指示装置应清晰易读,无擦伤、划痕、裂纹等影响读数的弊病,表玻璃也不应有妨碍读数的缺陷。此外,水表还应具备合格的检定装置和铅封装置,铅封若损坏,可能影响水表计量的准确性与公正性,需及时处理。
密封性试验:密封性关乎水表在运行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漏水现象,进而影响计量精度。一般情况下,不锈钢水表需承受 1.6 倍公称压力、持续时间为 1min 的静压力试验,试验介质为水,试验后水表应不渗漏和损坏。对于高压水表,这一压力试验要求更为严格,需承受 1.6 倍公称压力、持续时间为 5min 的水的静压力试验。热水表的密封性试验则需在特定水温条件下进行,若水温在低于上限工作温度 (10 ± 5)℃时,要能承受 1.6 倍公称压力、持续时间为 15min 的静压力试验;当水温高于上限工作温度 5℃时,需承受 1 倍公称压力、持续时间为 15min 的静压力试验,且均不得出现渗漏和损坏情况。
示值误差检定:示值误差检定是衡量不锈钢水表计量准确性的核心环节。以容积法检定为例,在安装水表时,务必确保水表流向与进水方向一致,同时防止密封圈等部件突入试验管道,且要充分排除水表和试验管道中的空气,并让水表运转一段时间后再开始检定。
流量点与用水量选择:检定点的常用 (公称) 流量
、分界流量
、最小流量 的实际流量值应分别严格控制在 (0.9 ~ 1),(1 ~ 1.1) 和 (1 - 1.1) 范围内。规程规定,水表的一次检定用水量最少为水表最小分度值 (检定分格) 的 200 倍。不过在实际检定中,若因检定流量大小及控制速度差异导致水表惯性对检定结果影响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检定用水量。
远传水表:目前,远传水表尚无专门对应的检定规程,一般可参照其基表所对应的检定规程进行检定。除常规检定项目外,还需特别检定其输出信号的准确度与信号电参数是否符合设计或说明书要求,以保障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预付费类水表:同样,预付费类水表也无独立检定规程,通常参照基表检定规程。由于其涉及电子计费等功能,检定过程一般需要产品配套软件的支持,以全面检测其功能、防作弊性能、工作电流、阀门性能、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兼容性等是否达标 。
严格执行不锈钢水表检定规程,从各个检定项目的细致把控,到特殊水表的针对性考量,是确保水表计量精准、维护供水系统公平高效运行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供水企业还是广大用户,都应高度重视水表检定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用水计量环境。